我的到處亂走115:新竹市眷村博物館(下篇)
繼續來到二樓的眷村生活情境區,這應該是早期空軍俱樂部的表演的場景,在眷村裏軍民同歡,現場有擺一些他們留下來的音響設備,剛好我本身有做黑膠的轉拷,故這些設備稍微有研究
這是早期的黑膠唱片櫃,有旋轉鈕調整音質,旁邊還可做唱片的收納,記得我國小的時候在外公家有看到類似機器
這應該是早期的擴大器
這是黑膠唱片及匣式錄音帶兩用的播放機
這是另外一種黑膠唱片機,可直接發出聲音,又好收納方便攜帶
而這個是可以播放黑膠唱片的黑膠留聲機,它的唱頭好像蓮篷頭,它是利用唱頭的鋼針在黑膠唱片的溝槽來發出聲音
這是較大型的留聲機與喇叭合而一體,音量可放大
這是六零年代的電視機,是有門的,這是手推門,還有一種擺動門,它們的開關都是旋轉鈕,而且有腳。它的缺點是門和旋轉鈕都容易壞且不方便,後來演變成無門的,而旋轉鈕也漸漸變成按鈕,腳也沒了。
眷村在新竹,故早期在交通上沒有像現在機車、汽車那麼普遍,新竹客運是重要的大眾運輸之一,它讓眷村與眷村之間有了連結
這應該是照片故事書牆,以前的照片,文字的記載,他們的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,但得到的啟發,影響著我們的未來
一截的機頭配合牆上機身彩繪彷彿自己是轟炸機的駕駛,這台是B-25米契爾型轟炸機
你看我像不像坐在貓熊上
早期眷村過得是什麼的生活,我們來看看,這是廚房的一幕
桌上的飯菜,有魚、雞肉、豬腳及菜脯蛋、年糕,還有湯,請注意這個桌子是用線縫紉機改的
這戶人家的擺設有大同寶寶及私家珍藏的酒,原來這是收入比較好的眷村戶
一些早期的鍋碗瓢盆,有個共同點它們都是鋁製的,容易變形
這是眷村早期使用的澡盆
早期的電話是用撥的,撥個電話依數字的不同,時間有所不同,如撥到9跑的距離比較長,比較累,而旁邊的是熱水瓶,有保溫功能,現在傳統五金行還有在賣
這是眷村每戶必備的洗臉盆,早上洗臉,晚上洗澡都適用,而這臉盆架也是當時廣泛使用
桌上的時鐘,下面還有鐘擺,右邊的是木製提籃,是裝飯菜用
再來三樓的特展區,這個很流行的拍照道具,與背景同框後,結束這次行程
-
31
- 0
